时代故事2:统一广东

革命元老反目

前文说到,孙中山自1923年开始接受苏联大量援助,执行联俄容共政策后,实力大大增强,开始有余力考虑接下来军事扩张的计划。而孙第一个下手的目标就是同在广东省境内的他的老对手,也是他的老朋友陈炯明。那时孙中山领导广州军政府,而陈炯明驻扎在广东省东部潮汕一带。为什么说陈炯明是孙中山的老对手和老朋友?这要从他们两人的恩怨说起。

陈炯明在清末是广东咨议局议员,曾经以省议员身份参加由孙中山与黄兴组织的大名鼎鼎的黄花岗起义,任敢死队第四队队长。作为清朝立宪体制内的议员,陈炯明冒死参加推翻清廷的武装起义,没有一丁半点的共和信念当然是不可能的。后来在民国初年,陈又两次跟随孙中山进行护法运动,并于1916年黄兴去世后,成为孙中山军事上最为倚重的将领。一开始,这两位革命元老合作的相当愉快。

因为陈炯明带兵有方,1920年和21年,两次粤桂战争均以国民党广东军政府的胜利而告终。随着广西和其他省份的军人撤离广东,“人治”成为了现实。外部压力减轻以后,内部的斗争就随之尖锐了起来——国民党在广东坐稳位置后,摆在陈炯明和孙中山面前的最大矛盾是,孙中山希望继续趁着军事胜利一统中国,而陈炯明主张“联省自治”“和平统一”,不愿意继续用一省作为武力统一中国的基地。

陈炯明:孙大炮,适可而止吧

这里说一下1910-20年代“联省自治”的思潮。支持这种思想的人们普遍认为,由于军阀割据已经成为既成事实,而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土语言不同,那么为什么不先在省内立宪,在各个省内做到“主权在民”,然后以省为单位,大家再来讨论如何实行联邦制?这就有点像当年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各个州代表聚在一起开会,制定美国宪法一样。

“联省自治”的思路听上去确实有美国的先例可循,但是1780年代的制宪的美国人曾大声疾呼各省自治的危险(《联邦党人文集》):如果每个省有独立的税收和军事,那么整个国家很容易成为内战的温床,届时统一国号将没有多大意义。历史上,联省自治往往发展成长期内战——远的例子,有中国在周朝国号下的春秋战国时代;近的例子,民国军阀割据近在眼前。

而且和美国和平制宪的时代背景截然不同的是,民国各地军阀的权力本来就来自于效忠于自己的军队。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各个州国会一直牢牢掌握着兵权,为州代表和平坐下来开会创造条件。然而,当时的中国各地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民选政府的宪法制定再好,也架不住当地军阀有枪有炮。所以制宪的和平统一几乎不可能——如果这条路可行的话,几个军阀开会早解决了,还用的着联省自治吗?*

虽然“联省自治”会造成国家分裂,长期内战的结果,但是在每个省内,这样的思想的支持者大有人在。还是那句话,如果今天(2020年)要你捐出所有家财武统台湾,你愿意吗?比起联省自治,以一省为基地武力统一中国的后果可能是省内财力枯竭,省政府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而且,武力统一中国毕竟风险很大,万一失败了,结果是整个省被外省人征服,最终连“粤人治粤”都做不到,那就得不偿失了。**

汉密尔顿:我们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议会一直牢牢控制军队,所以可以和平制宪……你们中国军队把持政府,估计很难和平解决

回到孙陈二人的分歧。随着军事的胜利,陈炯明对军队的控制越来越稳固,而他的“联省自治”“和平统一”的方针在当地支持者甚多,自然就越来越不想跟着孙中山进行北伐。而在另一边,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孙中山则抓住一切机会加紧北伐的准备。这就使得每次陈炯明军事上的胜利反而深化了孙陈二人之间的根本矛盾。

1921年4月,在刚刚获得第一次粤桂战争的胜利后不久,为了向外界表示北洋政府不代表全中国,孙中山召集在广州的民国国会议员,召开“非常国会”,任命自己为“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说“非常”,因为广州召开的国会并未到法定人数。这一举动当即招致了陈炯明的质疑,他通过手下质询孙中山:

  1. 南方选举总统,无异自树目标。一旦北方来攻,何以御之?
  2. 广东现时军实是否充实,饷项是否丰饶?果有战事发生,究竟能支持几时?

被陈炯明猜中了,孙中山自立“非常大总统”以后,确实是自树目标,桂系军队卷土重来。1921年6月,第二次粤桂战争打响,桂军出兵广东。这场3个月的战争,陈炯明一路打到桂林与龙州,赶走了当时桂系首领陆荣廷。胜利后,陈炯明兑现出兵前的承诺,帮助广西“桂人治桂”,恢复了广西省议会,再班师回广东。凯旋之后,孙中山对陈炯明等将领训话称:“北伐之举,吾等不得不行。粤处偏安,只能苟且图存,而非久安长治……”当广西不再是威胁以后,孙陈二人对于北伐与否立即进行的摊牌时间越来越近了。

另立中央的事,孙中山也做过

1921年10月,第二次粤桂战争结束后仅数周,广州的“非常国会”通过孙中山的“北伐出师案”,但是陈炯明拒不配合,不离开广州。几个月后,于1922年4月,孙中山忍无可忍,下令免去陈炯明广东省长与粤军总司令一职,陈炯明于是离开广州,前往离他家乡更近的惠州。但是广东军队此时大多听命于陈炯明,孙中山根本指挥不动。粤军将领还纷纷要求陈炯明复职,遭到孙中山拒绝。结果军队于6月调转枪头,开往广州,宣布广州戒严。

广州戒严的同时,北方知名人士二百余人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为代表,致电孙中山,请孙实行与北方总统徐世昌共同下野的诺言,为联省自治和平统一做出贡献。此时,全国南方其他各省也纷纷通电支持联省自治,拥护黎元洪大总统。黎元洪也做足了姿态,撤销了对孙中山的通缉令(护法运动对北洋政府来说是武装叛乱),并下令全国停战。这下,孙中山这位“非常大总统”一下成为了没有省份拥戴的光杆司令,陷入了极端孤立中。怒不可遏的孙中山于是在1922年6月12日召集广州报界人士,向陈炯明公开摊牌:

“我下令要粤军全数退出省城30里之外。他若不服从命令,我就以武力压服他!人家说我孙文是车大炮,但这回大炮更是厉害,不是用实心弹,而是用开化弹,或用八英寸口径的大炮的毒气弹,不难于三小时内把他六十余营陈家军变为泥粉!但残害六十余营的军人,且惊动全城的居民,不免过于暴烈,但我不如此去做,他们终不罢休。我只望报界诸君,主持正义,十天之内,做足功夫,对于陈家军,加以纠正。陈家军若改变态度,即不啻如天之福,万一无效,就不能不执行我海陆军大元帅的职权,制裁他们了。”

陈炯明等不到十天后的毒气弹,立刻先发制人,于6月15日晚派兵包围总统府。无奈之下,孙中山逃到永丰舰(后改名中山舰)上,史称“六一六事变”。孙中山登上军舰后调集其他海军军舰,向广州市区开炮,广州城内变为一片火海,民众死伤惨重。

纽约时报报道孙中山威胁用毒气弹的原话

孙中山在孤立无援之际,想起他尚在浙江回乡的部下蒋介石,蒋接到消息之后急忙赶到永丰舰上,接手了舰队的指挥。在这之后的40多天里,蒋介石率领海军进攻沿岸,直到8月舰队才离开广东开往上海。这段时间的朝夕相处,使得孙中山认定蒋介石既有北伐的共同理念,又有足够军事素养,为蒋介石日后被托付国民党“党军”埋下了伏笔。

陈炯明把孙中山赶走了,广州百姓放鞭炮庆祝,但是他的“联省自治”的想法真能实现吗?孙中山到上海以后,加紧与苏联联系寻求外援,并用资金收买可以为之所用的滇军、桂军部队。在几个月后的1923年1月,就将陈炯明又赶出了广州——这次,陈炯明被临近省份的军队夹击之下撤离广州,从很大程度上已经说明他的“联省自治”“和平统一”的理想在当时中国情况下的不切实际。

1923年下半年,支持孙中山的军队和陈炯明的军队在广东惠州一带激战五个月,未分胜负。等到1924年,在苏联的大力扶持下,黄埔军校成立,随着苏军将官和军火大规模抵达广州,孙中山的实力大增。1924年底,孙中山赴北京与政府谈判之际,广州军政府在苏联在军事顾问瓦西里·布柳赫尔(化名加伦)的主持下开始实施东进计划,由收买来的滇军桂军作左中两路,黄埔校军精锐作为右路,三路进攻陈炯明,史称“国民革命军东征”。

苏联军事顾问不可少

在东征中,收买来的滇军和桂军不出意外地不愿意卖命,主要战役还是靠着苏联教官团带领黄埔军校学生节节推进,连续击溃三路陈炯明的部队。其中1925年3月份的棉湖战斗,黄埔军校教导第一、第二团更是以3000多人击败了“救粤军一军”万余人,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这下,两支收买来的滇军和桂军倒坐不住了:苏联人调教出来的部队这么厉害,如果陈炯明被打垮以后,下一个估计就轮到他们。于是两军在1925年6月倒戈,但是由于战斗力无法与黄埔军抗衡,叛变很快被扑灭。

扑灭滇桂两军的叛变后,广州军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麾下各军编为“国民革命军”,继续东征计划。1925年11月,陈炯明的部队彻底被击败,国民革命军东征取得完全胜利,基本统一广东全省。陈炯明退往香港度过余生。

1933年,陈炯明病逝于香港,这位两袖清风的革命元老家中无钱下葬(孙中山曾坦言陈炯明“不好女色,不要舒服,吃苦俭朴,我也不如”),最后还是经过社会各界募捐,才修建了一个像样的坟墓。由于他和孙中山反目的这段事,陈炯明一直被国共两党以“革命的叛徒”写进历史教科书和各种宣传中。现今大陆民主党派中的“中国致公党”也不太提他身为第一任党总理的事。其实,陈炯明拥兵自重,试图联省自治在那个时代大背景下也算是一种合理的尝试,只是他严重低估了苏联援助的重要性。当然,他不会是最后一个低估苏联武装干涉中国内战之决心的人。

召唤全世界的无产者们

(*这里插一句,当年的毛泽东也是湖南自治的坚定支持者,而他的理由更为激进——湖南作为一个像欧洲一样的个体国家,需要民族自决。他在1920年的《湖南改造促成会发起宣言》中写道“论者谓湖南为东方之瑞士”,“ 已亡之朝鲜,亦求自决,大势所趋,莫之能遏。返观大湖以南,苍梧以北,三湘七泽,风土雄厚,正吾人自治自决之舞台”。要是毛的这个想法在各地成功了,现在的中国大陆可能还在打内战。)

(**这里再插第二句,各地分裂内战当然不全是负面影响。中国的百家争鸣和欧洲的进步都在分裂的大背景下产生,欧洲文艺复兴就开始于分裂状态的意大利。内战迫使各个地方政权优胜劣汰,所以不断要寻找进步的方法。)

11人评论了“时代故事2:统一广东”

  1. 我也认为各省独立好。国门的打开,内战都是短期的,对人民,长期是向好的。

    历史上人物,也都是历史推着上台的。就像没有毛主席,也有别人。就像现在的马云多牛,就算没有马云,也会有别人。历史只是借他的手,他刚好也抓住机会。

    1. 一般来说,敌人卑鄙无耻下流,要打败他,就要比他更卑鄙更无耻更下流,当取得政权,得到话语权修正史,肯定将自己修饰成正义之师,伟大光明正确。至于自己正真的发家史。。。。。。让下一个政权来说吧

  2. 军队在个人手里应该就没有和平统一的可能。陈炯明算够意思了,孙中山自封大总统时也没有把他踢出去。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