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刚说了立法取消课外补习的刚需是多么可笑,今天就看到一个例子。一家培训公司重新装修,摇身一变成了书店。里面的书只租不卖,都是教科书,而在“书店”里租教科书费用很高,但不懂会有“店员”讲解。来“书店”光顾的,还是原来培训公司的客户。
没办法,都2021年了,还有很多人相信刚需能通过立法实现,而且这种水平的立法居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每次还不少人叫好。比如摇号买房,出台的时候说这样能有效降低房价,结果呢?为了减少大城市拥堵,无法改进城市规划,也动不了各个大院既得利益的奶酪,所以搞买车摇号——结果人人都参与进来,所谓的“公平”造成了大多数人都买不着车。
不仅中国如此,美国也这样。美国的食品非常便宜,但是医疗费用世界最贵。每次要立法增加医疗保险的时候,一帮人都跳出来喊“医疗服务是每个人的权利”。那食品和房产是不是比医疗的需求更“刚”?为什么只有医疗特殊化,这么多层立法搞得这么贵?
普通人对基本市场规律的熟悉程度低到令人咋舌,自己过得逼仄也就算了,还要被各种“天上掉馅饼”的立法当枪使,往往的结果是到时候大家均贫,好像这样总算达到了公平。说到公平,许多人喜欢混淆“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如果要“结果公平”,中考和高考给人人满分就行了,到那时,文盲满大街,确实课外补习的刚需会大大减少。
9人评论了“不出所料”
最近看了一个书评介绍,讲哈佛的迈克尔。桑德尔的贤能暴政,可惜国内没有出版。很久前看过他的那个讲justice的哲学课,超喜欢。
桑德尔讲了现在美国也存在的一个问题,高校录取率看似公平,但实际上75%的学生来自收入提名前25%的家庭。也就是说之所以能上学,表面上似乎是他们自身更优秀,能力更强,但深层的原因是因为这些孩子有资本供他们成长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全方位的学习。这样造成的结果恰恰强化了阶层认知,即胜者认为之所以胜出坚信是自己能力更强,是自己努力的结果,而忽略了家庭出身、教育资源、运气的有成份,而败者则相反认为自身确实不行,所谓的“老鼠的儿子只会打洞“,不仅输了比赛还丧失了尊严,就更加自暴自弃。
这样的结果更加剧了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扩大的一个后果是民粹主义的抬头,这也是特郞普的一大批支持者。
中国实际情况似乎也差不多,所谓不要输在起跑线甚至在受精卵时就开始了培育,肯定有钱阶层的苗子茁壮的概率要大于底层民众。
Im说的过程公平肯定是必要的,但在一个教育资源有限,就业机会有限而需求无限的情况下怎么去平衡结果公平确实是个大问题。
这套25%的家庭的理论我是深恶痛绝的,因为太肤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到时候专门开贴写一下吧。
哦,还有这事。愿闻其详。
但是培训类的上市公司也恢复不了业绩了,投资股票的还是赔死
请教个疑惑,为什么日本和台湾的教育不内卷呢
要说考试卷子难度也不小,只是生存压力没中国那么大
台湾日本上层管理者没有我们这么!虎兕出柙,龟玉毁椟,不内卷才怪呢?
拼命印钞的骂拼命干活的!呜呼哀哉!春秋责备贤者不责备小民,这就是精英的素质!小老百姓被盘剥的负债累累,精英们还要在伤口上撒盐,集点口德吧!
里面的书直租不卖,都是教科书,
直租不卖–>>只租不卖